EPO红细胞生成素检测试剂盒
【产品规格】
96T
【预期用途】
该试剂盒可用于人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的体外定量检测。可辅助诊断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随着重组EPO的出现,它可作为生物治疗增加红细胞数量,那么EPO试验就可用于辅助贫血症病人的预测和用药过程的观察
【前言简介】
EPO是分子量为30000-340000道尔顿的糖蛋白,人EPO是由16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包含有一个O-连接和3个N-连接的糖链。重组EPO在免疫试验中是天然蛋白的良好替代品。血清中的EPO水平由蛋白的生成率和清除率决定,90%的EPO由成人肾脏的肾小管细胞产生,组织氧化中会降低。现象表明,这些细胞中用于检测血氧饱和度的蛋白是一种血红素基团,随着血浆中的氧分压的降低,EPO浓度会增加,这也提示我们在正常的细胞内,血清中EPO浓度与红细胞量呈负相关关系。
血清中EPO浓度的定量检测可辅助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贫血都是由于缺铁导致海拔血清EPO。而继发性贫血患者体内的EPO水平是由于肾功能衰竭和其他疾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引起,这就是zui有可能由于肾脏受损而引起的EPO大量产生的原因。低浓度的EPO可对肾移植排斥反应做出早期预警,还可以用于监测艾滋病人使用AZT的治疗过程,EPO浓度的增加表明贫血与AZT治疗相关联是由于红细胞发育不全或apliasia
红血球增多症,或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量增加)起因于红细胞未受到刺激,因此,血红蛋白的增加引起EPO的减少,导致血清中EPO水平降低。继发性红血球增多症,也是总红细胞数增加,循环EPO水平提高的生理反应,引起了组织缺氧,缺氧因素可能有肺纤维化,心血管疾病,长期暴露在高海拔地区,异常形式的血红蛋白和药物治疗。一些肿瘤也会产生EPO,这种情况下,EPO可作为监测有效治疗的肿瘤标记物。
【检测原理】
此试剂盒采用的是双位点酶联法,检测具有生物活性的EPO氨基酸链,采用两种不同的鼠单抗与人EPO特异性结合。一个是生物素标记的鼠单抗,另外一个是HRP标记鼠单抗。
试验中,标准品,质控品或是样品与酶标抗体和生物素标记抗体一起在链霉亲和素包被的微孔板内孵育,孵育结束后,洗去未结合的成分,再加入TMB底物液孵育,终止液加入终止反应,颜色变为黄色。黄色强度与样品中的EPO成正比,标准品的浓度和OD值绘制标准曲线,质控和样本中的EPO浓度可直接从标准曲线上读取。标准品已经WHO EPO标准认证,WHO参考标准品是EPO*标准(87/684)
【试剂盒成分】
试剂1(RTG1),生物素标记的EPO抗体(抗人EPO鼠单抗),1x3.5ml,Proclin 300作为防腐剂
试剂2(RTG2),1x3.5ml,HRP标记抗体(抗人EPO鼠单抗)
试剂A(RTG A),1x30ml,洗涤浓缩液
试剂B(RTG B), 1x20ml,TMB底物液
终止液(SOLN),1x20ml,1N硫酸
微孔板(PLA),12x8孔
标准品(CAL),标准品A:0mIU/ml,1x4ml;标准品B-F,1x2ml,具体浓度见标签。冻干,合成h-EPO,零标准品是蛋白缓冲液,其他的标准品则是含有合成物h-EPO(1-165)的蛋白缓冲液
质控品(CTRL),质控1&2,冻干,2ml/支,含含有合成物h-EPO(1-165)的蛋白缓冲液,含有环丙沙星防腐剂
实验所需材料但试剂盒未提供
450nm和405nm的酶标仪
洗板机
移液器,25;200;100;150ul
多通道移液器,25;100;150ul
计时器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振荡器
【注意事项】
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说明书,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才能得到好的实验结果
高低质控在每次实验都应检测,可便于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试剂的配制或稀释应用去离子水或双蒸水
处理试剂盒样本时应戴手套,减少伤害
实验前将所有试剂和样本平衡至室温,混匀,避免反复冻融
每次试验都应建立标准曲线
每次试验都应做质控,并确保结果在质控范围内
操作不当,加样量不准,洗板不*,试剂贮存不当都会影响到质控结果不在可接受范围
酶标仪读数时,若存在有气泡则会影响OD值,读数前小心移除所有气泡
底物液光敏感物质,应避光保存,稳定性降低或污染会导致试剂颜色变蓝,而不能再用
加底物液和终止液时,避免接触到金属材料
避免试剂交叉污染,每次加样时都采用新的枪头
不要将不同批次的试剂混合,不要使用过期的试剂
所有试剂废物的处理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实施
【参考文献】
1. Sawyer, S.T., Krantz, S.B., Sawada, K. Receptors for Erythropoietin in Mouse and Human Erythroid Cells and Placenta. Blood 1989; 74: 103-109.
2. Imai, N., Kawamura, A., Higuchi, M., et al. Physico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omparison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with Human Urinary Erythropoietin. J Biochem 1990; 107: 352-359.
3. Jacobson, L.O., Goldwasser, E., Fried, W., Pizak, L.F. The Role of the Kidney in Erythropoiesis.Nature 1957; 179: 633-634.
4. Koury, S.T., Bondurant, M.C., Koury, M.J. Localization of Erythropoietin Synthesizing Cells in Murine Kidney by in-situ Hybridization. Blood 1988; 71: 524-527.
5. Goldberg, M.A., Dunning, S.P., Bunn, H.F. Regulation of the Erythropoietin Gene: Evidence that the Oxygen Sensor is a Heme Protein. Science 1988; 242: 1412-1415.
6. Erslev, A.J., Caro, J., Birgegard, G., Silver, R., Miller, O. The Biogenesis of Erythropoietin.Experimental Hematology 1980; Suppl 8: 1-13.
7. Spivak, J.L.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Erythropoietin. Int J Cell Cloning 1986; 4: 139-166.
8. Erslev, A.J. Erythropoietin. New Eng J Med 1991; 324:1339-1344.
相关同类产品: |
深圳市AG九游国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主营:TNF-α检测试剂盒|HMGB1多克隆抗体|糖代谢相关检测试剂|美国Invitrogen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