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39试纸条可用于溃疡性皮损(小于四个月)中利什曼原虫抗原的定性检测。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亲内脏的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巨噬细胞内所致,由双翅目昆虫白蛉叮咬人体传播。人体感染该病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90%以上的患者2年内将因合并感染其他疾病等而死亡,因此危害较严重。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故又称Kala-azar,即黑热的意思。因其致病力较强很少能够自愈,如不治疗常因并发病而死亡。
在透射电镜下,虫体由内外两层表膜包被。每一层为一个单位膜。在内层表膜下有排列整齐的管状纤维,称为膜下微管,微管数目、直径、间距等在种、株鉴定上有一定意义。
虫体前端的表膜向内凹陷,形成一袋状腔,称为鞭毛袋。内有一根很短的鞭毛(即光镜下的根丝体)。基体为中空圆形。动基体为腊肠状,其内有一束与长轴平行的纤丝,该纤丝由DNA组成。
由于动基体在虫体发育过程中可分出新的线粒体,因此,实际上它是一个大线粒体。其它线粒体呈泡状或管状,内有少数排列不整齐的板状嵴。类脂体圆形或卵圆形。内质网不发达,呈管状或泡状。核一个,卵圆形,核膜两层可见核孔。核仁1~2个。
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成熟的虫体呈梭形,核位于虫体中部,动基体在前部。基体在动基体之前,由此发现一鞭毛游离于虫体外。前鞭毛体运动活泼,鞭毛不停地摆动。在培养基内常以虫体前端聚集成团,排列成菊花状。有时也可见到粗短形前鞭毛体,这与发育程度不同有关。